(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王智远同学 来源|王智远(id:z201440)
最近发现:
我们这辈子,都是从自我角度看问题,每个人的视角根据情景、经历、彼此差异蛮大;在物理学中,你的视角被称为“参照系”(frame ofreference),这也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核心概念。
▍什么是参照系
为处理问题显得方便,人决策时会习惯找一种与此相同的参照物,然而作为衡量标准。
其实它是一种思维陷阱(根据你的视角不同,也可以称为“实用技巧”,也叫做框架效应(framing)。
比如:
坐在一辆开动的列车上,列车内部就是你的参照系,在你看来,列车是静止的,车内物体相对于你,也是静止的;但是,列车外的人看,就会觉得它速度非常快。
如果你经常访问网站,可能对框架效应了如指掌,或者至少有所了解,就像,新闻标题存在框架,你会因为某个问题、或关键词惯性思维点击它。
这种规律,也比较明显。
研究认为,误导性标题会损害对文章的记忆,尽管受试者极力试图准确理解文章,但关闭网页后,误导的标题,仍然对记忆造成伤害。
不信你试试看,关闭某篇自媒体文章后,如果你没有记笔记情况下,大概率想不起来该作者写的什么内容,具体到哪些方面,充其量对标题记忆犹新,对不对?
当然,今天说的参照系、或框架效应可能与你平时经历不同,因为,我们主要从“动态角度出发”。
比如:
有个同事告诉你,他不想干了,觉得这份工作太没有意思,这可能是真心话,也可能是假话;若从公司层面,会不会是他本身就没有做好,快要被辞退了呢?
或者:
以前跟团队伙伴开会过项目,大家经常说”这个创意肯定会爆、那个social能够get到用户痛点”。
然而会议结束,把总结的方案,拿给没有参会伙伴看,他的反馈可能令你惊讶,甚至觉得并没有什么创意点。
可见,多种框架可能都说得通,背后的表达视角也截然不同,与动态相关的陷阱/技巧相匹配的是“助推”(nudging)。
▍助推的作用
还有:
零售店和网站,会把某些产品放在最显眼位置,来助推你购买这些产品,我每次去逛线下无印良品时,总能发现,门口专区存在一些爆款、或新款,总能惹到一些小年轻在周围盘旋。
一方面解决“门口流量”问题,营造一种人多的感觉,另一方面这些商品正好是季节性、爆款、潮牌,又能提高店铺销量。
▍与锚定区别
与购买决策解释相似的概念,你可能还听过“锚定”(anchoring),它的解释是,人在做决策时,会不自觉过度依赖第一印象。
你遇到第一发挥“框架效应”的信息,就锁定了你的选择,企业在报价时经常利用这种心理,后来我发现,一些商家会把一件衣服在几家不同电商平台售卖,只有一家打折,其他都不打折,也是锚定的一种。
《怪诞行为学》(predictably irrational)中,行为积极学家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以《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的订阅优惠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锚定”。
《经济学人》为杂志提供三种订阅方式,只订阅网页版59美元,只订阅纸质版125美元,订阅两种一起的,也是125美元。
是的,你没看错。
订阅纸质版的价格,和两种一起的价格一样,那么,你会选择哪种?显然,肯定是后者对不对;为什么要加入该选项呢?
因为,“只订阅纸质版”起到助推作用,后来,他们把“只订阅纸质版”删掉,又邀请100名麻省理工学生做出选择,结果发现,只订阅网页版59美元的占68%,两者加一起的,只有32%。
也就是,只要加上“纸质版”这个单一选项,即使没有人选它,它也能起到很好的锚定作用,让读者觉得“纸质版加网页版”更划算。
▍可得性偏差
锚定、助推背后的原理,更宽泛的说,是“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也就是,过分依赖自己参照系中近期发生的事,而忽略了全局。
你是一名部门leader,需要给下属写份年度评估报告,你本该认真客观地考虑一整年表现,但如果过去几周,他表现特别糟糕,或者出色,你就会受到影响。
或者,你可能只考虑自己和他面谈的结果,而不是跟拥有不同参照的其他同事聊聊,就给出更全面的评估。
这种可得性偏差,伊莱·帕里泽(eli pariser)在其同名著作中把它称为“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
随着网上算法推荐流行,这种问题正在变得更严重,你点击的每个视频、图文都将成为标签,然后,社交媒体再基于它们认为你早已喜爱的内容,进行推荐。
由于只能给你显示一定数量的词条(毕竟搜索结果第一页,只能放得下那么多),他们会过滤掉,你不太可能点击的链接,将你置于气泡中。
当你将许多类似的过滤气泡,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得到“回音室效果”(echo chambers),也就是,相同的想法,会在一群人中反弹。
在彼此相连的过滤气泡组成的室内回荡,当回音室的人越多,其他外界观点就会越少,而且,由于存在可得性偏差,人们就会高估,与自己持同样观点的人的比例。
很多高管,经常遇到。
刘强东前几天在集团会议上讲,整个公司愿意跟我讲真话的只有1.5个人,想想看,这种身边人千方百计营造出来的假象,是不是一种回音室效果。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同学
p43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 copyright © 1998-2023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