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伯凡时间 来源|伯凡时间(id:bofanstime)
一、棉花糖实验
《别着急吃你的棉花糖》(下文简称《棉花糖》)是由美国作家波萨达所著的一本心理学读物,其中的故事来源于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
共有600名4到6岁的儿童参加了这项实验。实验者在每名儿童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并清楚地告诉孩子:如果能坚持15分钟不碰棉花糖,那么最后将被额外奖励一块棉花糖;但如果在15分钟内没坚持住,吃掉了棉花糖,就不会有额外奖励。实验开始以后,所有人离开房间,只有一台隐藏的摄像机记录房间内发生的一切。
有的孩子在实验者离开房间的瞬间就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则尝试通过遮眼睛、踢桌子等动作转移注意力;有的孩子凑上去闻闻味道,舔一下,或是在棉花糖边缘咬一小口,希望不会被发现……总之,每个孩子的表现不尽相同。实验结果显示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儿童能够按照既定规则坚持15分钟获得最后的奖励。
几年后,实验者对参与实验的儿童进行回访,发现当初能够忍耐15分钟的孩子普遍都有不俗的表现——或者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者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或者具备较强的承压能力,或者有较好的社交协作能力……总之,较强的自制力让他们在生活中有了杰出的表现。
二、延迟满足是个人行为的能量管理方式
《棉花糖》一书将实验现象解释为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有助于获得成功。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忍耐”、“自制力”等词语来表述这种心理特质,它指的是为了追求更长远的目标、获得更多收益,有效克制当下的欲望、放弃眼前诱惑的行为管理能力。
延迟满足其实是一种反本能的能量管理方式——人性底层对能量的渴望会使人的行为表现出非理性地索取和占有,本能会驱使人们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盲目地消耗能量储备,能量被毫无节制地无序使用与浪费;而自制力较强的人——或者说磨炼出延迟满足能力的人常常会用系统的思考方式将能量管理置于某个目标清晰的计划当中,这是一种基于目标管理的行为规划。
三、延迟满足与拖延症
在棉花糖实验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够坚持到最后——也就是说,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在与本能的抗衡中做到延迟满足。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美国心理医生派克认为推迟满足感是一个人心智和性格成熟的重要标志,但却是少数人选择的道路。
派克医生曾经接诊过一位30岁左右患有严重拖延症的女士,在一开始的谈话中,他总是无法触及病患的核心问题。直到有一天,派克医生发现这位女士特别爱吃奶油蛋糕,而且总是先把外面的奶油吃得一干二净,而后才开始吃里面的蛋糕——吃蛋糕的习惯恰恰暴露了拖延症的根源。在每天工作中,这位女士总是先动用早晨最清醒的头脑处理最轻松、最容易的工作,而后再去面对那些棘手的差事,随着对挑战的逃避与躲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最终陷入到各种混乱当中——这像极了很多大城市白领的状态,每天的工作都疲于应付,忙忙碌碌但却碌碌无为,“先享受,后付费”似乎成了很多人被迫的生存方式。
同样都是行为上的时间错配——延迟满足是将辛苦前置,把舒适滞后;而拖延症却提前透支收益,想尽办法逃避付出。因此延迟满足成了“少有人走的路”,而大部分人却“被迫”患上了拖延症。派克医生由此想到拖延症的背后是人性底层的懒惰在作祟,是心智缺乏修炼的表现——你所躲避的全部成本最终都会以高利贷的形式将你反向吞噬;而延迟满足才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当一个人逐步磨炼出这种能力的时候,不仅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用理性与欲望交流,同时也尝试在自己与世界之间建立某种边界。虽然这项心智修炼之旅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完成的任务。
四、钱钟书先生的“吃葡萄理论”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当中有这样一段“吃葡萄理论”: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其实第一种吃葡萄的人也患有某种拖延症——他们想尽办法去逃避酸涩的葡萄,或者说,他们不愿意为甜葡萄付出相应的成本;而第二种人却可以在延迟满足中“渐入佳境”。由此可见,及时行乐之人是活在过去、活在回忆当中,而懂得延迟满足的人却面向未来。
五、折现率与成功人士的行为准则
效果延迟是避免陷入“穷人思维”的最好方式。付出马上有回报,不是立即有回报的事情绝对不干——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由此我们想到了一个词——折现率,它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将预期收益变现的能力。显然,在棉花糖实验中,三分之二的儿童以牺牲未来显而易见的收益为代价,折成眼前可见的低收益,获得当下的满足——他们永远无法在时空错配中体验到“价值”的概念。
《棉花糖》一书在分析完这个实验以后,总结出成功人士的几条行为准则:
· 等待时机可以吃到更多的棉花糖
· 成功人士从不失信于人
· 1美元呈几何级数增长30天等于5亿美元,因此要进行长远规划
· 要从别人那里有所得,就必须先付出——让他们信任你并愿意帮助你
· 成功的人愿意做那些未能成功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成功人士的行为似乎都不会让当下过得太舒服,也不会追求这一刻的折现率,但他们却依然要坚持做下去——因为棉花糖背后深藏的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和带有时间维度的价值认知……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伯凡时间(id:bofanstime),作者:伯凡时间
p40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 copyright © 1998-2023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