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4日-11日,全国两会圆满召开。
进入新冠疫情第3个年头,虽然已经出现了消散的迹象,但国家经济局面已然和过去完全不同。
一方面,本就日薄西山的夕阳行业再受打击;另一方面,一些新兴行业却借着机会高速起飞;还有的行业经过了暂时的低谷,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很可能迎来报复性反弹。
其中,有不少“风口”性的行业,登上了今年两会代表提案,乃至成为各界精英讨论的主题。
医疗行业大爆发
此次疫情中,最直接的需求就是医疗健康领域。虽然疫情持续蔓延,对医护人员甚至整个医疗行业具有相当大的挑战,但危机亦契机,疫情创造了对口罩、呼吸机等医疗用品,以及医生、护士等医疗人才的巨大需求。
更重要的是,疫情促成了大众层面健康卫生需求的大爆发。自新冠病毒暴发以来,佩戴口罩已经成了不少人的日常习惯,测温枪、消毒机等,也成为了许多家庭必备的设备,全社会对病毒、对防控的认知加深,对医疗健康行业还是起到正刺激作用的。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到,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促进医防协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
因此,在疫情中诞生的成功经验,或许将在后疫情时代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疫情期间大放异彩的丁香医生、微医、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平台,其线上诊断服务,极大缓解了线下医疗资源挤兑的压力,也让无数消费者体验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
其次,当时大量病人挤爆医院的场景,也凸显了完善分级诊疗的急迫性。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与之相关的医疗数据化、远程诊疗、档案云端化、特种机器人、特种医护人员培养等领域均值得关注。
数字经济第5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自2017年首次出现至今,“数字经济”4个字几乎没有缺席过政府工作报告。疫情中,虽然传统企业生产和线下消费受到巨大冲击,但网上购物、在线教育、在线问诊、在线娱乐、远程办公、远程授课等一系列线上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今年报告再次强调,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完善数字经济治理,相关产业机会值得关注。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2018-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上涨。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2.6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为43.7%。
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数字经济及gdp增速来看,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数字经济对于经济的驱动作用凸显,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增速为2.99%,高于gdp增速5.28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增速为3.08%,高于gdp增速6.73个百分点。
在国内,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吸纳就业人数达到1.91亿。到2025年,数字经济将成为新型就业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平台型就业”、“生态圈就业”不断发展,“斜杠青年”新势力不断壮大。到2025年,数字经济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3.79亿。
在产业机会方面,今年1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了11项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工程,将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人工智能又双叒被“点名”
在新冠疫情中,人工智能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张文宏透露,疫情暴发初期,由于缺乏先进的调配系统,前期医疗资源调配异常紧张。而在人工智能部署后,相关情况迅速改观,让业内人士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再次被 "点名",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等科技领域代表也在会上畅谈人工智能,建言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疫情中,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速超过全球。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占全球比例接近30%,且较上一年有所提升,说明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较蕴藏着较大的增长空间。
据普华永道预计,未来10年中国将从人工智能中获得最大的收益,2030年人工智能产值将达到gdp比重的26.1%;而北美与西欧则分别占到各国gdp的14.5%和11.5%。
5g规模化应用正当其时
5g曾一度陷入争议之中,一方面是4g“够用”,5g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优势,尤其是在民用领域,另一方面,经历过初期的火热之后,如今宣传也逐渐陷于沉寂。
不过,通讯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其意义不能仅从本身而论,究其作用,更要从其作为数字经济、互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等行业发展基础的角度去看。
以往,防疫巡逻、喊话基本上通过地面人员完成,费时费力,且容易遗漏。在新一轮疫情中,深圳使用防疫无人机搭载超高清摄像头,通过 5g 网络将 4k 高清巡航视频实时回传至控制平台,实现远程高效率地监控与指挥。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重点行业5g应用的技术和场景验证已初步完成,形成多个具备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已在国民经济20个门类里覆盖了15个、97个大类里覆盖了39个,5g赋能效果逐步显现。
巨头出局,物流行业进入新阶段
物流行业向来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和基础,但在疫情中,这条大动脉险些被切断。业务需求剧减、运力资源短缺、网络运营受阻、服务需求大变等种种问题,让整个行业不堪重负,但与此同时,这也推动整个产业在探索脱困道路的过程中更新换代。
其中有几个标志性事件。
首先,继早前快捷、国通、全峰和如风达等二线快递企业倒闭之后,疫情中,以百世被极兔吞并和京东入主德邦为典型,物流快递行业开启新一轮整合,而这轮整合已经涉及到行业头部企业。这意味着产业脱离野蛮发展,进入更加成熟、科学发展阶段。
其次,在监管的干预下,顺丰于2019年掀起,鏖战2年的价格战终于熄火,市场回归理性,快递行业竞争将从价格竞争进入服务竞争的时代。
服务与产品的升级必然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价格,倒逼物流企业对运营流程、经营模式进行优化,这方面的改进,将在大环境转好后迎来集中爆发。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物流是疫情中最早复苏的行业之一。2021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即恢复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规模还创下新高。全年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两年年均增长6.2%。
整体来看,我国物流已然呈现坚实复苏态势,实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拉动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供给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韧性提升,有力地促进宏观经济提质增效降本,物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政府报告着重提出,2022年将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相关产业机会值得关注。
外卖行业太火引爆社会争论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一句“应该鼓励年轻人进工厂而不是送外卖”,引发了巨大反响。发达国家过度金融化、工业空心化的前车之鉴值得忧心,但另一边,这也侧面证明了外卖行业的热度。
在长期居家隔离的环境下,疫情催化了外卖的疯狂增长。在堂食频频受限的情况下,小店业主纷纷接入线上全渠道。行业的火热程度,连短视频平台抖音都想跨界“插一脚”。
去年7月,一度传出消息称,抖音成立“心动外卖”团队,其slogan为“心动外卖,吃你所爱”,并在抖音app内开展了测试。
2020年1-10月,中国餐饮业累计收入为2959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外卖行业反而进一步快速发展,全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达15%。
从外卖用户数量来看,2016-2020年我国外卖用户数量不断提升,从2.09亿人增长到4.18亿人,四年复合增速达18.99%。
在这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三四线城市的外卖市场和中老年用户的外卖需求。
在一二线城市外卖渗透逐渐饱和的情况下,低线城市成为了外卖行业的新突破点。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外卖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三线及以下市场外卖用户占该地区网民的比例增长至39.8%,较2019年底增长了约4.5个百分点。
人群方面,中老年用户的消费用餐人数往往都是多人用餐,单笔外卖消费金额会远高于青年消费者,且中老年消费者有更强的经济水平,更追求健康和食品安全,因此相比于青年消费者,中老年外卖消费者有更大的消费潜力,未来很可能将成为外卖行业新的增长点。
游戏公司找寻新的春天
作为“第九艺术”,在疫情刚刚暴发、全民居家的无聊日子里,游戏成为不少人唯一的慰藉。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电子游戏市场迎来一波暴涨,销售额高达732.03亿元,较2019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25.22%。
当时,游戏板块在资本市场大受青睐,网络游戏相关上市公司井喷,整个概念板块持续上涨,全线飘红,几乎没有受到开盘回调的影响。
然而在2年后同一时间,我们看到的却是“版号停发5个月,1.4万家中小游戏公司注销”的新闻。
近年来,政策对于电子游戏的限制日趋严格。去年《经济参考报》发表《网络游戏长成数千亿产业》,该文指出“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引发舆论关注,相关网游概念股应声大跌。
随后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了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虽然未成年人对于游戏企业实际收入影响不大,但是政策收紧的趋势,让行业感受到寒冬来临,随后的版号限制让市场雪上加霜。
不过,行业并非没有破局之策。国内遇冷,我国自主研发的游戏产品却在海外逐年吃香。
当前,我国游戏出海规模逐年攀升,海外影响力、海外市场份额、全球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的范围从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为主逐步转向全球,在发力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成熟市场的同时积极探索中东、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出海游戏类型与题材也逐渐丰富。
2021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出海保持增长势头,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80.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
参考资料:
[1]前瞻产业研究院《》
[2]前瞻产业研究院《》
[3]前瞻产业研究院《》
[4]前瞻产业研究院《》
[5]前瞻产业研究院《》
[6]前瞻产业研究院《》
p56 q1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 copyright © 1998-2023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