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伯凡时间(id:bofanstime),作者:伯凡时间
“求缺”心态的底色既是一种对他人的宽容,也是通过内省发现自身不足,用谦卑激发动力的一种方式。
1、求缺与求全
君子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提醒家人要具有“求缺”的心态,因为他通过既往的经验发现,每每当自己感觉到事情做得很完满的时候,恰恰就是霉运开始的时候。后来他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对他人不再“求全责备”,而是努力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他告诉自己 “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他甚至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求阙斋”(阙即缺),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今后的追求不再是求“全”,而应时时求“缺”。
曾国藩更在信中叮嘱家人:别人欠家里的旧债,不必全部还清;堂上大人的衣服,不需多办;弟弟所要,不能全给。……等到全备的时候,吝与凶便随之而来,这是最可怕的。
这种求缺的心态是对他人的宽容,更是一种自省。
2、回忆录与忏悔录
一些成功人士在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或是功成名退之后,便开始琢磨如何给自己写自传,回顾一下往昔的峥嵘岁月是多么不易,自己是在如何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取得现有的成绩。这样的想法已经不自觉地开始给自己的人生或事业注入某种标准,使其得到升华,此时就已经陷入了“求全”的思维方式当中。
以卢梭为代表的很多人,虽然在暮年之时也会回顾自己的一生,但是他们给自己的自传起名叫“忏悔录”,足见其用意,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他们是在用生命“求缺”。
我们一直在提倡认知升维,其实就是鼓励大家努力发现自己在认知上的盲点。从某种角度来讲,人与人的区别本质上不是“全”与“缺”的区别,而是“小缺”与“大缺”的区别,或者说是能否意识到自己“所缺”的区别。
3、劳伦斯魔咒
1999年,经济学家劳伦斯总结出了一个“摩天大楼指数”。他发现,世界上所有的摩天大楼都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有着紧密联系。摩天大厦的开工时间通常都是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一旦大厦建成,经济危机便随之席卷而来。这一规律似乎屡试不爽,因此也被称为“劳伦斯魔咒”。
其实,当一个公司决定为自己修建大楼的时候,其背后很可能就是“求全”心态在作祟。当企业业绩直线上升的时候,决策人常常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彰显一下公司快速发展的成绩,此时他们信心爆棚,无视潜在的风险或危机。
但摩天大楼是一个“性价比”极低的“烧钱”工程,因为每增加一定的高度,其成本有可能会翻倍。当决策者想用这样的方式为企业树立一座“丰碑”的时候,一旦资金链断裂,这座大厦也许会变成企业的“墓碑”。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可乘快而多事”,也就是说不能让飞速的发展和繁荣的盛况蒙蔽心智,进而做出非理性的错误决策。当决策者陷入了“求全”的心态,就会被欲求所左右而陷入泥潭。
4、面死而生
“缺”意味着开放,“全”意味着封闭。所以“求缺”的心法本质就是在追求认知升级,所谓“完美”不过是井底之蛙的自我满足和陶醉。
华为一直提倡“面死而生”的经营心法,其实也是一种“求缺”的心态。只有树立这样的危机意识,才能不断地发现经营中的漏洞,突破增长的瓶颈,越过企业发展的天花板。
求缺方能圆。当我们以求缺的心态去面对世界的时候,往往能够更好地成全自己;当我们努力去查找不足,事态却渐渐趋向圆满,此时似乎慢慢体会到老子所说的“大成若缺”的境界。
5、在“微出轨”中求缺
当公司的业绩全线飘红,一切看起来都顺风顺水的时候,决策者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福音背后的诅咒。此时,更应当在看似圆满的成绩当中“求缺”。偶尔偏离自己既定的生活和工作轨迹,接触到常规路径以外的人和事。就像在火车前进的铁轨当中给自己当一次扳道工,让自己在“微出轨”当中审视不足,走出“局中人”的视野盲角,看到前方更远的危险或是旁侧的机会。
如果说求缺是一种心法,或是一种能力,那么“微出轨”则是我们跳出舒适圈审视盲点、发现危机的有效方法论。
p41 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咨询专线:400-068-7188
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 copyright © 1998-2022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投稿
×